報導:陳艾琳
攝影:方慧婷

劉墉:“在這個新新時代,我們要以新觀念新方法待人處世。孩子在做什么,我們也要想辦法去學習!”
闊別一段時間再來大馬,劉墉老師的風采依舊。

金絲眼鏡,筆挺西裝和姿態,內穿標誌式的背帶褲,還有他眼中閃爍的精光不減,言談幽默,與《優學》讀者分享這次來馬的目的與心情……

 

劉墉說話時妙語如珠,間中加上搞怪表情、聲音模仿,讓人因此深受吸引,專注聆聽……

 

馬中文讀者對劉墉一點也不陌生。

特別是70年代中至80代的青少年,若說他們大部分都是看劉墉的書長大的,這說法一點也不為過。特別是他的勵志系列著作,更是許多青澀少年待人處事的學習起點和“寶典”,讓他們從中吸取養分,再運用到現實生活中。

他自幼學習美術,19歲考入台灣師大美術系,畢業后放著高中美術教師不當,去電視台主持益智節目“分秒必爭”;當節目廣告滿檔,他又開始申請做新聞記者;當選最受歡迎電視記者的第二天又辭職去美國;在美國剛升上副教授又辭職回來開公司做自由畫家,成為台灣地區最暢銷的作家……

現在,他的頭銜有很多,畫家、作家、教育家、慈善家、新聞人,但他最喜歡給自己冠名為“生活家”,因為不管哪個領域的輾轉,有一個劉墉沒有變化:認真過自己的生活,時時希望超越自己,保持一顆熱烈的心,一對很冷的眼,一雙很勤的手,兩條很忙的腿,一種很自由的心情,從而成就一個“壯麗”的人生。

1996年,依據台灣金石堂書局統計,劉墉為十年來臺灣最暢銷的作家,從《螢窗小語》造成轟動開始,到《我不是教你詐》系列,都能擁有廣大的讀者群。

什么原因,讓讀者對他的作品愛不釋手呢?大概是因為劉墉始終能堅持“在感動別人之前。先感動自己。”他說:“要想文章寫得好,你必須平時收集材料。不但看萬卷書,也行萬里路,使自己下筆能真實而生動。”

所以,他的文章段落分明,由淺近生活處談起,用自己的語言,寫自己的生活,說自己的道理,而且經常探觸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問題,述說人們共有的故事及社會的基本缺點,結合時代脈動。

他的作品在多變中又可發現統一性。由早期的“修身”,到后期的“處世”,由“娓娓道來”到“嚴詞批判”,讓讀者一步一步進入他所營造的世界。

 

新新人類新方法新觀念

本月21日,著名作家劉墉在第十一屆書香國際中文書展進行了一場座談會,題目是“新時代的新新人類”,他以機智幽默的語言、富有哲理的論談和多姿多采的經驗,征服了在場每一個人。

什么是“新新人類”呢?劉墉表示,“新新人類”相對于“舊舊人類”,這名詞兒是在這樣的對比下產生的。“新新人類”有以下特質:

‧他們的壽命特別長:這跟老年人不一樣,像我們父親或是上個世紀的前輩一樣,他們(男人)的平均壽命不到50歲,但現在的新新人類不一樣,他們有一些還可以活到100歲。

‧凡事有新觀念:作為新一代,他們懂得在新時代用新方式來生活。

‧電腦族:常用和善用科技、電腦、網絡等。

“現代社會的步伐很快,而生活在這時代的新新人類,是不斷自我評估的,也是不斷地改變。以前,我們說要立志做什么,但現在你可以說,只是很難特別說要哪個行業,因為很可能那個行業一下子就不見了。”

他舉例,現在有一些工作方式很簡單,只要找個能上網的咖啡座,就可以坐著上班了。所以,很多東西、很多事情和操作模式都改變了,那么新新人類可以用舊的方式想事情嗎?

由此可見,在他的定義裡,所謂的新新人類不是指年輕人,而是指在新時代中,以新觀念、新方法來處世的人。

“在這個新新時代,我們的孩子在做什么,我們也要想辦法去學習!”

多一分包容和理解

在劉墉的著作裡,常談及他的生活大小事物,都是他的人生靈感和啟發,也是他豐富的生活經驗。

青少年時期,劉墉也是作風大膽,年少輕狂。22歲那年,讀大學的他在某一天突然決定注冊結婚。當時,他並未告知雙方家長,只是找了班上帶著印章的同學,就要求他們跟著他和女朋友到法院注冊結婚。

當時的婚禮沒有白紗,也沒有父母在場,同學只是在校園偷偷摘花當花球,還有成事后回到大學,把課室內的畫架通通推倒當作放鞭炮。

在那個連男女拉手都惹人非議的時代,是驚世駭俗的做法!

或許當年曾經年少輕狂,所以后來面對年輕人時,劉墉多了一分包容和理解,也多了一分欣賞。

當許多人都批評現代年輕人過于脆弱和散漫時,他卻不以為然。他說:“現代年輕人也是人嘛,有一樣的情感,他們和當年的年輕人也是一樣的。

“人類都有共同點,那就是情愛,所以從本質來看,人都是一樣的。不管在哪個時代,他都有猶豫,他都有貪婪,只在于我們怎么去化解他,轉變他。”

新時代的人類通常被說成草莓族,很脆弱,動不動就崩潰、鬧自殺……對此,劉墉卻不認為所有新新人類都是這樣:“我認為只有在父母過度呵護下長大的孩子,比較難以接受打擊。

“父母過度照顧孩子,給孩子太多的愛,就像是給他一直灌食物,他已經吃不下了,你還硬塞下去。這時候如果他吐出來,你又說你付出了這么多,他不懂得珍惜,這樣對嗎?

“這情況就有一點像你把小動物養在籠子裡,當你把籠子打開了,他就危險了。”

 



愛太多孩子會窒息

父母的愛,是世間偉大的愛。然而,給了太多的愛,卻會讓孩子窒息,甚至在教育上弄巧反拙。

“真正讓孩子受不了的,不是你的嚴厲,而是太多的愛。我們常說孩子叛逆,原因就是父母給了太多的愛。”

他舉例,有的孩子是在父母追在后面喂飯一直喂到初中的;有的住宿到學校去,父母還是把水果切好放入盒子再塞到他的包包裡,再要他帶著一包包的維他命到學校去。

但是,這一切愛的表示,真的是兒女需要的嗎?

“相反的,如果你給孩子機會和空間,去發掘自己、去成長,到最后你或許只給他一個擁抱和一個肯定,他就感覺到你的愛。而之前的你給得太多的,或許他感受到的不是愛,而是產生對你的恨,恨你管太多。”

所以,愛是給多還是要給少,是要看狀況,要看孩子要的是多少!

對家長,劉墉的叮囑是:“要有同理心,不要忘了當你年經時,也是這樣。”

有一次,劉墉去朋友家作客,朋友看見孩子的頭髮長長的,就罵孩子,但朋友忘了他年輕時的頭髮也是留得長長的。還有一次,劉墉應邀到中國上電視台節目當嘉賓,談“早戀”的課題,但在錄影前,當節目主持人的朋友先私下要求他,不要公開說鼓勵早戀的話。他很納悶,問朋友他什么時候開始談戀愛的,對方回答很早,朋友在中學時期就已經談戀愛了……

“所以,我們有時候為什么不能面對一個事實,而要掩耳盜鈴?為什么西方人的孩子在談戀愛時,生活上功課上都沒有什么影響,但是換作東方華人父母,簡直是如喪考妣,而且是天崩地裂,外面的女生就是超級禍水,外面的男生就是小王八蛋?

“所以在教育上,父母不應再以過往的教育方式對待孩子,而本身也要隨著時代去接受一個新觀念。”

通過文字管教兒女

在外面,劉墉是著名畫家、作家、演講家。在家裡,劉墉是爸爸,是家庭裡最大的支柱,任務是“用文字”管教兒女。這么一個閱歷豐富的爸爸,扮演起劉軒生活上人格培養的老師,一雙兒女(特別是劉軒),因為父親的書,成了一個在全民目光下長大的孩子。

在對子女的教育上,由于年齡、性格的不同,劉墉對兒子和女兒的方式也截然不同。兒子劉軒是在安靜的環境中學習、成長;女兒則在順其自然的教育方法下自由發展。

在一篇篇的文章中,我們看見劉墉與孩子的互動,除了有溫馨動人的一面,更有互相啟發的一面。他不諱言,常常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,孩子的回應也給了他靈感。對此,他也幽默說:“他們越是讓我冒火,我就靈感越大。”

對年輕人,劉墉的叮囑是:“他們活在人類史上最偉大,最安定也是最福裕的時代,更是人類壽命最長的時候,去想想我們的老一輩,再想想自己,未來是要怎么過的?”

另一面他表示,以前人的壽命普遍上沒有這么長,但現在的人壽命較長,往往可以活到100歲。雖然如此,90歲並不是45歲乘二而已,因為很可能在25歲前,我們很可能沒有什么很大的貢獻,如果在25歲才開始進入社會工作,接觸社會。那么他距離45歲的時間也只有20年,而且現代人的壽命,平均可以到86歲,那么25歲后,他還有60年壽命。在這比上一輩人多出3倍壽命的時間內,新新人類要做什么呢?

“而且從生物的角度來說,壽命越長,成熟期就越長。那么,當年輕人的成熟期過長時,父母的管教期也會變長。所以,現代父母也不要抱怨,說我的孩子這么大了還賴在家裡,而是要給多一點時間讓他們成長。

“在這個最富裕時代,也在變化最大和最安穩的時代,現代年輕人生要準備好自己,不要急,當機會來敲你的門時,你就可以立刻提住它。

“就算你的學習時間長,就算你依賴父母的時間長一點,沒關係,因為你要準備好自己去面對更長更多變化的人生!”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lovbea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1) 人氣()